情有独钟是宣城(我与一座城)
来源:看微山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10 15:54:21

时国金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6月10日 第 08 版)

“兹山亘百里,合沓与云齐……”南朝齐建武二年(公元495年),刚过而立之年的谢朓,离开京城,来到宣城郡出任太守。他在这片山水间游走、体悟,找到了精神的家园。短短几年的宣城任上,他写下了多首诗。随即,这一片青山绿水便名扬天下,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一缕明快旷远的山水诗风,也从敬亭山下的这座城生发。

随后,孟浩然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杜牧、梅尧臣、文天祥……一位位著名诗人纷纷来到宣城,这片土地上诵吟声不绝。当然,最激动人心的还是一千多年前的那个秋天,大诗人李白风尘仆仆来到了宣城。他先后七次登临城北的敬亭山,留有诗作四十多首。其中,《独坐敬亭山》更成为千古绝唱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 一座江南诗山随即声名远扬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时光倏然而过。上世纪70年代末,我所初见的安徽宣城,是一个江南小镇的模样。那时的宣城只有一个十字路口。我从百里之外的老家雁翅镇坐轮船逆流而上,到达宣城需要大半天时间。

80年代后期,我参加工作的头两年,每年因自学考试,会来宣城两次。每次,都要在宛陵剧场门口买一只竹篮,再到斜对面的宣城茶庄,帮父亲和村里的长辈买一篮子茶叶。然后匆匆赶到全城唯一的汽车站,坐最晚的一班公共汽车到水阳镇。此时,离家还有十五华里的土路。我沿着窄窄的圩心扁埂路往家走。到家时,早已天黑,村子已是一片静寂。当时的宣城,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遥远的地方,我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宣城安家。

十几年后,因为工作的调整,我把家从圩乡小镇搬到了宣城。真正走近这座城,我发现宣城已不是当年模样,而是充满了生机和生长的力量。生活在宣城的这些年,我更是亲眼见证着这座城不断长大、不断变靓。

我越来越钟情于这座城。一到节假日,我就喜欢在城里转悠。开始是骑着自行车绕城转,现在城市越来越大,改成开着小汽车转。宣城的空气质量优良,适合在户外活动。这里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位居前列。道路旁新建起的楼群,行道树上长出的绿叶、绽放的鲜花,每每让人感到心旷神怡。

我喜欢把车停在敬亭山下,然后独自登山。到达山腰,“太白独坐楼”兀立眼前。当年李白是否在此独坐已无从查考。但每至这里,来到太白独坐楼前,那些诗就会像山风一样萦绕在我的耳际。正如敬亭山上望江亭廊柱上的那副对联所言:仰观俯察,山色水光,眼前恰是江城画;古往今来,骚人墨客,耳际依然李谢吟。虽已隔千年,但眼前的情景,似乎让人读懂了诗人作诗时的心境。

环顾四周,环城高速如几条长龙于山下盘旋,给这座城带来现代的气息,让人感受到发展的活力。敬亭山北麓是宣城高新区。那里塔吊林立,厂房鳞次栉比,一个数百亿级产值的工业新城正在迅速崛起。敬亭山西边是国家级开发区。芜宣机场近在咫尺,一架架飞机正凌空远去,在蔚蓝的天空划过一道道长长的白线。东边,商合杭高铁穿城而过。“两站”广场上,人来人往、川流不息。南边,中央公园、九曲公园、宛陵湖生态湿地环绕在高高低低的楼宇周围。山和湖拥抱着这座城,带来温暖、舒畅与清新。每当朝阳升起,我和这座城市一道醒来,加入到宛陵湖晨跑的队伍里。晨光照耀在宛陵湖的环湖路上,人们在奔跑,树叶也在晨风中跳着舞。

晨跑途中,我常在宛陵湖的彩虹桥驻足休憩。远眺岸边,柳丝拂水,绿草如茵;近看眼前,流水潺潺,鸟鸣啾啾。湖面平滑如镜,一城繁华倒映其中,与轻纱淡抹的流云、湛蓝纯净的天空融为一体。一只只白鹭轻盈地掠过芦苇和菖蒲丛,在水间翩翩起舞。野鸭们悠闲地游弋在水草丰美的水面上。好一幅优美醉人的生态美景图。越过这片碧波,目光的尽头便是绵延的敬亭山,蜿蜒横亘在城北的高楼之外。

而在环城的宛溪河、水阳江上,也架起了道道“彩虹”,澄江桥、水阳江大桥、济川桥……一座座桥梁如天边悬挂的美丽彩虹,连着环城高速,连起长三角地区,把交通的便利快速地转化为发展的速度。

入夜的宣城依然美丽。敬亭山顶一百一十八米高的电视信号发射塔高高矗立,闪耀在城市的半空,与宛陵湖畔灯火璀璨的宛陵阁交相辉映。

当年李白来到这座城时,敬亭山是“青山横北郭”。如今,随着宣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“诗山”已居城中间。这座古老的城,分明是一座不断生长的城,也是一座崭新的城。新时代的宣城人正在接续描绘这一幅美丽的城市长卷,他们正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着新的奋斗诗篇。

于我而言,这座城,实在是一个值得寄托一辈子的地方。外地来过宣城的朋友则说,这是一个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的地方。难怪有一句话这样说:诗意盎然敬亭山,情有独钟是宣城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