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觉中暑了,“挺一挺”可能会要命 全球信息
来源:央广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6 15:02:41

今年入夏以来,我国多地频现极端性高温天气。7月5日开始,新一轮高温天气又将影响北方,河北中南部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北部、河南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7℃~39℃,部分地区气温或将超过40℃。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,“热射病”风险也在增加。7月2日,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,经抢救无效而离世。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,近期北京120急救转运中暑相关病例增幅明显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很多人会有疑问,明明已经很在意了,为何还会中暑?如何在高温天气里有效避暑?万一中暑了如何“及时止损”,避免热射病出现?对此,央广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孟庆义。

湿热天气更易让人“不知不觉”中暑

“觉得热”和“温度高”是两回事。孟庆义介绍,天气预报的温度只是空气温度,而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叫“体感温度”,是气温、风速、湿度等的综合影响下,身体感受到的温度。当湿度增加,体感温度会明显增加。

比如,当气温为32℃,湿度为30%时,人的体感温度大约为32℃;当气温是32℃,湿度达到60%时,体感温度会接近38℃;而当气温为35℃,湿度同样为60%时,体感温度可达45℃。因此,除高温暴晒天气以外,高温高湿天气更容易让人“不知不觉”中暑。要“有效”防暑,除了避免烈日照射,不在高温或烈日下过多活动,也要特别注意,在湿度大的天气里减少剧烈活动,有意识地控制环境中的湿度,适当运用空调“除湿”功能。

中暑头晕,坚决不能“挺一挺”

中暑早期,头晕是最早的一个表现。“切记,这时千万不能想着挺一挺再休息。”孟庆义强调,很多人认为,在刚刚感觉不舒服时可以“再坚持坚持”,殊不知,暑热带给身体的伤害不是像个斜坡,持续累积、增加。而是个“直角”——当伤害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,身体就会顷刻到达“崩溃点”,出现晕倒、抽搐等严重症状,甚至导致死亡。

孟庆义解释,人体是个非常精密的“仪器”,“头晕”是大脑给我们发出的信号,告诉我们“颅温升高了”,要及时干预。因此,一旦在室外出现头晕的症状,孩子突然“打蔫”、没精神,就要注意是否为中暑症状。此时,年轻人应迅速到阴凉处躺平、休息,适当喝点凉水,10~30分钟后若还没缓解,要及时就医。

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变差 出现头晕迅速送医

老年人出现头晕等中暑症状,无论当下是否缓解,一定不要自行判断,要迅速送医。

孟庆义解释,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变差,散热能力降低,在一般人并不觉得很热的天气,也有可能出现热射病。而且,老年人的症状比较复杂。他们有时体温并不一定太高,但内脏温度已经升高,脏器或已经受到损伤了。“但这些在家里是很难区分的。“因此,孟庆义建议,老年人出现中暑等不适,不要自己在家处理。“我们见过很多老年人说自己感觉能挺一挺,但等到挺不住了,再就医也来不及了。”

喝够水,消暑防病最佳“法宝”

汗液蒸发能够带走大量的热量,因此,出汗是人体解暑降温效率最高的方法。因此,在暑热天气里,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,促进汗液排放。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,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;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。但日常饮水量也需要根据年龄、气温、劳动或运动、出汗量等进行适量增减。判断水是否喝够了,可观察小便颜色:呈浅柠檬色,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;清澈无色,应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;呈棕黄色,则需要及时补水。

“判断水是否喝够,有个最简单的方法。”孟庆义说,“一般人群感到口渴,就可以喝水,毕竟身体的反馈是最好的指导老师。”喝水没有最佳时间,任何时间都可以,建议遵循少量多次原则,老年人宜饮用温开水,在室外工作的年轻人可适当喝些凉水,补水的同时可以降低胃等脏器的温度。慢性肾脏病患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咨询医生后,合理控制饮水量。

孟庆义还强调,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汗腺损伤,排汗不畅,甲亢患者散热往往不佳,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。(雷妍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