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新资讯:老盐城人多种习俗过清明,民俗专家:不必拘泥形式
来源:现代快报全媒体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03 10:40:02

清明节又要到了。不过,别以为清明节,只是祭祖、踏青这么简单。“清明节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。”4月2日下午,盐城民俗学者、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在参加“弘扬清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”清明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时,给广大书友和市民详细介绍了老盐城人过清明节的各种习俗,让人受益匪浅。专家同时指出,表达心意和孝道不必拘泥于形式,要与时俱进。

老盐城人过清明形式丰富多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最初,清明隶属24节气之一,清明一到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盐城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“清明谷雨紧相连,浸种春耕莫迟延”的民谚。入宋之后,因时间相近,清明逐渐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因此,清明节老盐城人的最重要习俗是扫墓祭祖,各家各户都要上坟烧纸,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。“如果是新坟,家里人还要把酒菜拿到坟前进行供奉。”王登佐说,正如唐诗所云:“南北山头多墓地,清明祭扫各纷然;纸灰飞作白蝴蝶,血泪染成红杜鹃。”这也正是人们清明节祭祖扫墓的真实写照。

“第二个习俗是插柳,就是无论大家小户这一天都要在自家屋檐下插上柳树条,谓之消灾避难。”王登佐表示,第三个习俗就是踏青,“清明节期间很多人会到郊外春游,拔茅针、放风筝,享受春日暖阳,全家人其乐融融。”

这么重要的节日当然离不了特有的美食。在盐城地区,清明时节各种植物开始抽芽萌发,采艾草的嫩头,捣烂与米粉和在一起,做成团和饼,就有了青团和艾饼这类时令美食。

专家:让清明节真正“清明”起来

在王登佐看来,固然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主题之一,但也要赋予新的内涵。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、更健康,与时俱进,并非只有烧纸等传统的祭奠形式。鲜花祭奠、植树祭扫、网上祭祀的文明祭祖的形式正在兴起,走出传统悲情,让清明节真正“清明”起来。

“换句话说,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对流传下来的这些习俗,亦应客观看待,不可拘泥形式,尤其是对先人的缅怀和纪念,主要为了表达后人的心意和孝道。”王登佐认为,只要牢记先人恩泽,常怀感恩之心,无愧自我,即便有些形式未到,也大可不必自责,或是去刻意而为之。

树木千尺根于土,人生之本源于祖。“每到清明老盐城人纷纷回乡扫墓祭祖,寻根问祖。”王登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清明节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,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,继承革命传统,增强民族凝聚力。

据悉,从3月26日开始,盐都区的书友们自发到盐城烈士陵园、五条岭烈士陵园、潘黄烈士陵园等地,通过打扫、敬献鲜花、祭拜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。本次读书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,书友们还围绕清明节的由来、演变、传说、习俗、诗词等进行研讨,并参观了清明主题民间藏品展。

通讯员王璇一现代快报+记者姜振军

(受访者供图)

标签: